二、两者艺术歌曲在演唱上的特色比较概述
1、演唱时声音音色的把握
莫扎特的艺术歌曲风格多样,且演唱的嗓音也相对丰富,但是,总体上来看,其歌曲的整体音色是单纯且清新的,和法国及意大利的艺术歌曲作品不同。演唱者在演唱中不会过分追求戏剧性效果,同时音色上更加注重饱满与圆润,高低声区间的音色与音质应当保持高度统一。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则有着独特的韵味及旋律线条的流畅性,与歌剧的演唱方式有着相当大的区别,既要注重因数歌曲延长的声音柔美上,同时整体上又要细致且精美。尤其突出的是他的作品中的高音弱声是对歌唱者真正的要求和考验,可以说作品中对轻声、半声、弱声的运用需要极其精准的表现,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经历去精雕细刻,不仅如此,在高声区上要求歌者有较强的控制力,能做到高声区的渐弱渐强等处理,此外,随着旋律的变换还需要有音色的变化和强弱收放的对比。
2、演唱时乐句、歌词的处理
莫扎特的艺术歌曲演唱强调声音的干净与利落,乐曲层次分明,特别是一些短小的音符,注重轻重对比,同时强调乐曲的整体旋律性。在其作品中还出现了一些装饰音,从而提升音乐的灵动性,歌唱的时候要平稳。在莫扎特的艺术歌曲中,会出现很多的休止符,有很多是为了表情、情绪等而特意设计,演唱者一定要深刻体会作曲家的用意,结合前后文感受表情、语气和情绪,才能精准、深刻、自然的歌唱出作品的原意。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完美地结合了诗歌和音乐,使得其被演唱时更要注重文学性和细腻变化的情感表现以及深远的歌曲意境。这其中尤为需要注意的是,在歌唱时,不完全是在唱,而是带有一部分朗诵色彩的去半朗诵半唱的歌唱作品,既不能朗诵得像歌剧宣叙调的感觉,又不能像完全抒情的歌唱,这个度的把握是很重要的,要求歌者演唱出来,使听者既能听到诗歌的韵律、词语、语气、语调,又能很好的感受诗歌与旋律结合交相辉映的美感,这其实是最难达到的标准。
3、演唱时气息的运用
气息是一切歌唱的基础,气息又决定了声音的处理,因此结合两位作曲家作品的风格特色,在歌唱莫扎特艺术歌曲时,气息要平稳,自然,连贯,并且还需要适当的小跳跃和小爆发的能力,尤其是在有欢快语句的歌唱和活泼情绪的表达时尤为重要。而在歌唱舒伯特的作品时,对气息要求更加扎实并且富有变化,尤其是在做弱声、半声、柔声和高音的音量收放都需要有扎实的气息功底作为后盾,要求气息在各种表情和处理下都要精确,不可给的过多,也不可给的过少,对气息的控制要做到收放自如、驾轻就熟。
三、两者音乐的表现性质与音乐风格
莫扎特一生除晚期经济拮据以外未及经历过较大的人生苦难,在他作品里也是充满着非常向上的一种情绪,给人一种真诚、活泼的美感享受,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德奥资产阶级的一些审美旨趣。莫扎特的艺术歌曲中所特有的流畅、明快和生机勃勃的性质能够非常自留的流露出来,能够强调他对作曲技术的炉火纯青。在《紫罗兰》中,莫扎特一贯的遵循着他独特的音乐风格,富于歌唱性的旋律线条,对剧情处理时巧妙的形式结构以及明朗、阳光的音乐情绪。对于最后悲剧的结果又作出了极为精妙的音乐处理,紫罗兰特别愉悦接受了被牧羊女的践踏,并视之为一种幸福,这是一种很奇异的一种悲剧性结果的处理方式,相信只有在莫扎特手里才能有如此的奇妙。莫扎特所处的时代是开放的,这一点对他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统治者较为开明的政治环境对音乐教化作用的重视都促使了当时德奥社会具有一种非常自由、宽广的艺术空间。不同于法国大革命的影响,莫扎特除了信仰上帝,同时也善于捕捉大自然这一艺术源泉所产生创作灵感,最重要的是肯定人性解放过程中对幸福的追求。 反观舒伯特的一生在个人生活以及个人与社会现实关系上的问题,所处的时代还是一个强权、高压、残酷的政治年代,所以在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中则没有表现出莫扎特式的阳光、平和的音乐风格。在《魔王》中舒伯特使用了大量的不协和因素来突出矛盾发展的戏剧化冲突,无论是父子之间的对话,还是魔王对生命的索取体现出了个人命运与现实社会中强烈的矛盾冲突,最后以孩子的死亡而告终宣示着悲剧意义的结束。在认知悲剧结果的思维上莫扎特与舒伯特是不同的,例如伴随着紫罗兰最终被践踏的悲剧发展过程,莫扎特表现出了极大的喜悦来接受这一结果,本质上是紫罗兰与牧羊女之间的戏剧性冲突,但是莫扎特却以异于常人的角度接受并表现出愉悦。而《魔王》中随着冲突的不断上升而引发悲剧结果,较符合正常的情节处置,以孩子死亡的这一结果也表示出了矛盾最后得到了一种解决,然而是悲剧性的。在《菩提树》中悲剧性的情节发展则不同于《魔王》,《菩提树》是自身情感生活的一种悲惨经历,它起源于自我世界又结束在自我世界里,所以这首歌曲的矛盾冲突并未达到《魔王》那样的境界,但清晰、充分地描绘了舒伯特自身心理世界的变化发展。
从上述两位作曲家在艺术歌曲中大体上的风格把握可以看到,在以不同自身生活经历和社会历史的背景下,艺术歌曲的发展表现出了较为不同的风格导向,这也为艺术歌曲最后在舒伯特的手里定型,一定程度积累了风格把握的创作经验。
四、两者作品的艺术价值对比分析
莫扎特的艺术歌曲创作虽然远不及他的歌剧那样影响后世,但是在其时代有着无以取代的艺术价值,他对艺术歌曲创作的探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作品的形式来说,已经开始使用主调音乐技巧的功能和声体系代替以通奏低音为主的巴洛克风格特征,内容上开始选取优秀诗人的诗作,并且独立化的抒情演唱风格远远地摆脱了海顿式的歌唱剧风格。从歌曲的情感内涵上莫扎特的艺术歌曲开始关注到人性内在发展过程中的合理愿景与美好追求,对生命、爱情都有着积极地赞颂,这也是后世在欣赏莫扎特艺术歌曲时一个审美着重点,从莫扎特的艺术歌曲中,可以感受到的那份宁静、祥和从而升华成了一种生命的洒脱与舒展。
而纵观舒伯特几首较具代表性的艺术歌曲不难发现,艺术歌曲这一体裁在舒伯特的手里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从作曲技巧上来看,舒伯特极大地扩展了艺术歌曲在旋律设计、调性布局、和声使用与进行、形式结构等多方面的表现手法,这为艺术歌曲的最终定型打下了夯实的创作经验基础。从作品的内涵价值上说,首先舒伯特完成了古典与浪漫的高度融合,无论是古典主义时期音乐中的理性、秩序、均衡的结构感;还是浪漫主义时期个人情感表达的重要地位,舒伯特都能够使之平衡相存。在当时高压政治的统治时期,舒伯特以艺术歌曲这种短小的声乐体裁为代表找到了德奥声乐艺术上民族性与通俗性的共融,叙事性与抒情性的兼收并蓄,更重要的是他使艺术歌曲不仅仅改变了自前古典主义时期华丽风格语境下一种仅供娱乐的一种音乐体裁,而是将其扩展为有充分表现力度,在一定规模下展现完整矛盾冲突的一种堪比器乐作品的体裁形式,这一点上还是莫扎特所未企及的。最后,在舒伯特的手里艺术歌曲的成熟定型启迪、影响了后世这一体裁的创作,留下了宝贵的创作经验,也为声乐艺术中留一下了一枚瑰宝。
欢迎加入免费音乐考研群交流
请跟考研完全不搭嘎的朋友勿扰
申请古典音乐、巴赫、钢琴群见文末返回搜狐,查看更多